-
第14、15周作业
学习内容总结: 第一题:求整数序列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1.代码: 2.设计思路: 第一步:建立一个大小为n的数组; 第二步:使i j为整形,max为整形同时max初值等于0;输入n; 第三步:建立数组从c[n],a[n]; 第四步:for语句循环,输入a[n]的值; 第五步:用c[n] 表示a[n] -
第14、15周作业
要求一:题目已完成。 要求二 求最大值及其下标 一、实验代码 二、设计思路 1.根据题意定义变量,分别是整型变量i,j,n(定义数组长度),max(出现最多的次数),x(下标),a[i](数组),b[i](数组); 2.理解题意,本题需用循环,判断两种结构,并确定循环体和判断条件,例如:循环体: f -
第14、15周作业
要求一 完成 要求二 7-2 输出小于均值的数 步骤 1.定义数组,i,求和和平均数 2.输入数组的值,计算之间的和,循环到i=10 3.计算平均数 4.找出数字中比平均数小的值,输出 流程图 7-4 fibonacci数列 步骤 1.定义i和数组fib 2.第一个和第二个为1 3.第三个数开始为前 -
第十四,十五周作业
一,pta: 1,交换最小值和最大值: (1),实验代码: (2),设计思路: 第一步:输入一个n用来了解总共有多少个数。 第二步:用一个遍历输入每个数并存储到相应的空间内。 第三步:用一个for语句依次输出所存储的数据,并用一个if语句判断这个数据和idx数位的数据,如果这个数据比idx的那个大就 -
第14 、15教学周作业
第14 、15教学周作业,实为第8、9周作业。 要求一: 完成14、15周的所有PTA中题目集。(一周两次pta作业,共四次。) 截图如下: 第14周PTA(1): 第14周PTA(2): 第15周PTA(1): 第15周PTA(2): 要求二: 题目1:判断上三角矩阵 1.实验代码 2. 设计思路 -
第14.15周作业
要求一:已完成 要求二: 题目7 1 输出数组元素 1、实验代码 2 设计思路 (1)第一步:设置数组单位为20,输入n,x用for语句做循环 第二步:如果a[i]中有x,则跳出循环,输出位置。 第三步:如果寻找次数大于等你n,输出Not Found。 (2)流程图 不会做还没来得及问同学。 3.本 -
第14、15周作业
一 7 2 求矩阵各行元素之和 1实验代码 2 设计思路 (1)主要描述题目算法。 第一步:先定义整数和一个数组。 第二步:根据矩形对角线条件,使sum相加。 第三步:最后根据格式输出sum。 (2)流程图 (3)本题调试过程碰到问题及解决办法 输入相加条件时把主对角线也加进去了,把i =j改成i -
嵌入式系统及应用-知识点总结
嵌入式系统及应用知识点总结。 -
C语言程序设计(基础)- 第14、15周作业
从本周开始,将作业标记为学校自然周,而不是开课的周数。 要求一(25经验值) 完成14、15周的所有PTA中题目集。 注意1:一周两次pta作业,包括四次。 要求二(50经验值) 博客的具体书写内容和格式 将14、15周所有PTA题目集中任意题目写在博客里,比如在做PTA作业过程中用时最多的、错误比 -
第七周作业
要求二 题目7 3 求交错序列前N项和 1.实验代码 2 设计思路 (1) 第一步:计算平均成绩,需要用总分数/人数,并统计不及格人数, 并要求输入在整型范围内,所以用int。而输出会有小数,所以成绩和人数要用double定义。 第二步:第一行为非负整数N,是学生人数。第二行给出N个非负整数,是这N